曹吉冈:归 处
搜索公众号:漫艺术,即可快速关注!
此篇内容同步刊发于《漫艺术》2018年第三辑
艺术家曹吉冈
曹吉冈,1955 年生于北京;1984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00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研修组;1984 年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2001 年至 2015 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
荒寒·1 195cm×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8
归 处
文 _胡少杰
曹吉冈称自己是画闲画的。可是试问,在今天这个时代,有几人还能有这种“闲”的心境。繁乱的现实像一张千结巨网罩在我们每个人的头顶上空,没有几人能够挣脱。面对现实丝丝缕缕、缠缠绕绕的万千牵绊,我们像是一群忙碌且麻木的木偶,哪能得“闲”。就这样一直被牵着往前走,盲目并且焦虑。
荒寒·2 195cm×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8
荒寒·3 195cm×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8
那我们到底要去向何处,走了这么久,何处又是我们的归处?
曹吉冈作为一个艺术家幸运地找到了他的归处。在现实之网之外,扯开这许多牵扯,曹吉冈找到了他的“此心安处”。
荒寒 4 195cm×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8
空山寂寥,远山静默,重山叠兀,满眼皆是荒寒,一派世外之境。这就是曹吉冈所说的“一些与社会无关、与他人无关、与任何问题看起来都无关的貌似山水的风景”。这山水,这风景,远离这热气腾腾的红尘,远离所谓文明,远离所谓东方或者西方,远离一切浅表的价值评议。这山水,这风景,只属于天地之间,属于亘古永恒,也属于曹吉冈自己。想想也真是令人动容,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还能有一方这样广袤的安放个人灵魂的空间,与天地对话,与自我坦荡相见,这是何等的幸事。
无人之境 1 400cm×70cm×4 亚麻布坦培拉 2016
这又是何等的不幸呢!生在这个在现实中无处安放灵魂的时代,生在这个比空山荒原还孤独的文明都市。
所幸还有艺术,曹吉冈用绘画的方式寻找并抵达了他心灵的归处。当然,这必然得之不易,也必然经历了一番苦心孤诣的追索过程,并且得益于曹吉冈的性情和禀赋,经过数十年磨砺锤炼,才有了他今天画中的气象。
无人之境 2 400cm×27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8
曹吉冈的画里只有空山不见流水,也没有人迹。这自然和可居可游的传统山水所寄托的人文感怀大相径庭。无论是其高远构图的险山奇石,还是平远构图的空山远影,都不是现有的经验所能涵括的,其更像是天地初开时的万古长空之下的荒原空山。那么这种超越时空经验的境象既是曹吉冈个人的心灵归处,同时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原初的模样,也就是我们共同的来处,而来处也是归处,万世经营,繁华初创,眼看起高楼,眼看楼塌了,最终尘归尘,土归土,只剩得空山荒寒,人迹湮灭。我在想这是什么样的心胸和气魄,才能容得下这样的山水,这样的风景?曹吉冈必然是有大孤独、大寂寞的人,如果心中多填一丝俗世贪妄,也定然容不下这静穆的空山,这亘古的长天。
冷境·1 100cm×16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8
冷境·2 70cm×10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8
雪 120cm×12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4
雪景寒原 120cmx15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6
熟悉曹吉冈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沉默的人,必须说话时也是沉声细语,绝不赘言。曹吉冈也必须是一个沉默的人,因为和天地、时空交流,和自我对话,都不需要借助外在的语言表达,语言更多的时候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且越来越多地掺杂进了虚妄和粗暴,曹吉冈对此并没有太多需求,所以往往习惯沉默以对,或者剥离精简,也只有这样才能时常内观心像,才能把接近于零的微妙情绪诉诸静默空寂的远山。
陋石 198cm×15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6
云山乱 200cm×24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6
近期在北京筑中美术馆举办的名为“十五章”的个展中,我得以相对集中地看到了曹吉冈近年的新作。同样的山石的题材,同样的坦培拉材料,但却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外在的语言嬗变,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然简化,从形式到心绪,一步步地趋近极致的空无。这又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极简抽象,因为它背后并不背负抽象绘画的视
觉逻辑,也不能简单地用东方哲学来印证,再加上它材料的特殊性所牵扯的学理意义,以至于非常容易陷入复杂又模糊的价值解读中。想来也妙,也许本身指向的就是空无,也并无心牵涉太多观念逻辑,可是越是空无,越是延伸出更多复杂的可能性的价值。
云台山 240cm×20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3
而在我看来,无论牵涉哪种主义,更新什么线索,曹吉冈画中的山越来越空,天越来越远,最终一切都回归清白与寥远,繁华湮灭,文明消逝,这个世界在曹吉冈这里最终回到最初的模样,而曹吉冈也在绘画中抵达了他的归处。
寂静与冥想 320cm×200cm 亚麻布坦培拉 2013
曹吉冈版面效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漫艺术》“内观与旷达”专刊!
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maanart@163.com
本周热门
更多- 01 陈文骥:边缘化是我的生存习惯
- 02 谭平 : 从空间里长出来的绘画
- 03 徐冰:艺术从来不是一个时代的光亮
- 04 尹朝阳 : 真正的困境在圆熟之后
- 05 丁立人:我画《西游记》
- 06 徐累: 普适的内观
- 07 沈勤:放逐的诗意
- 08 武艺:内观与旷达
- 09 岳敏君:持续虚无
- 10 尚扬 : 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