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开幕

作者:漫艺术 2019年03月09日9216 次阅读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于2019年3月8日下午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殷双喜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也是庞茂琨近40年艺术生涯中最大规模的个展,聚焦于艺术家近十年的创作,以回顾展的叙述角度和现代感的展现方式,全面而立体的展示出他丰富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探索。

庞茂琨被誉为“中国当代油画家中最接近古典主义的画家”,其多年的艺术创作既系统性展现了对于西方传统油画深入的研究,又持续性展示了着眼当下并启示未来的探索和创新。他以冷静的观看者身份凝视和描述古典与当代,特别在近十年来发展出以写实为基础,具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特征的现代绘画。

展览前言

文 / 策展人 殷双喜

在中国当代油画家中,庞茂琨因其精湛的古典油画技巧而备受画界好评。但是,庞茂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写实画家,他对于西方古典油画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深切了解西方油画史的基础上,寻求自己的独特思想、语言和技法。多年来,他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将创作熔铸于当下社会现实之中。他以冷静的观看者身份凝视和描述现实,原本静穆和谐的古典画风被他赋予了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发展出一种以写实语言为基础,具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特征的现代绘画。庞茂琨的艺术理想和气质不仅代表着个人风格的建构,同时也指向“中国油画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这一具有历史性的研究课题。

庞茂琨从艺40年的生涯,与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艺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近十年来庞茂琨举办了多次重要个展,如 “今日之神话Mythology of Today”(2010,上海)、“不动声色的凝视Gaze in Silence”(2011,广东)、“浮世·游观Viewing the Floating World”(2013,北京)、“迷宫:庞茂琨艺术中的视觉秩序与图像生产Maze:Visual Order and Graphic Production in Pang Maokun's Art”(2015,北京)、“手绘之谜The Mystery of Freehand Sketching”(2016,武汉)、“折叠的伊甸园Fold-away Eden”(2017,长沙)、“历史的现实性Realistic History”(2018,意大利佛罗伦萨)等。这些展览体现了庞茂琨对国家和民族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充满关注与同情。一切当代性总是根植于历史和古典之中的,庞茂琨将油画这一西方传统艺术方式与中国的具体现实图景进行文化比较,其中既有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相融,又有如何超越西方话语,突显中华文化特色的问题。庞茂琨的作品既体现了他对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观看与研究,也体现了他认为“具像油画”在反映时代、促进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他的具像油画直指历史与现实,生动地反映了这个时代复杂多变的社会景观和人民形象。

这个展览是庞茂琨十年来艺术创作的汇总与回顾,展出了他的主要创作成果,让我们与他的艺术不期而遇。展览体现出庞茂琨旺盛的创作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精到的绘画品质,意在突出庞茂琨艺术中的“审美理想”与“中国精神”以及“人的主题”,揭示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理想”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画家的“人文关怀”在艺术创造中的意义。展览中的丰富作品与鲜明风格,表达了庞茂琨与时俱进的生活感受与思考,即海德格尔所讨论的“存在的展开”。正是这种“此在”打开了遮蔽的存在,“把各种生命及其关联方式聚拢起来,合成一体。在这潜在的关联中,生死、祸福、荣辱等,俱以命运的形态展现在人类面前。而这一关联体系包容的范围,即是这一历史民族的世界。”我们在庞茂琨的作品中与“此在”相遇,它呈现在庞茂琨十年来不同时期的创作主题中,这其中有巧合、邂逅、游观、过客、镜像、穿越等,既是古今中外的相遇,也是现实与理想的相遇,生命的底蕴由此敞开,生活的意义也内涵其中。

本次展览分为舞台系列、游观系列、镜像系列,折叠系列4个单元,每个单元既是对庞茂琨以往重要个展的一次呼应,又蕴含着“观世与显现”、“虚拟与剧场”、“镜像与此在”、“观看与自在”等哲学思考。展览不仅希望突出庞茂琨艺术中的“审美理想”与“中国价值”,展现其艺术创造中的“人的主题”,揭示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理想”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画家的“人文关怀”在艺术创造中的意义,更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公众对中国油画在21世纪发展过程中的当代走向的讨论。

展览部分作品 |

[舞台系列]

“人生如戏,戏见人生。”在简约而小型的舞台上来展示现世人生的百态是我作品的基本构思框架,立面和平面的两个色块以及悬挂的幕布、道具等构成了一个虚拟的舞台空间,人物于其中演绎着各类的人生。但这种表演不是对真实舞台表演的直接记录,而是通过对现实的感悟后在自己的总体构思框架中重设重组的,它既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情境的展现,也是这些情境对画面形式构成的服从与融合。也就是说,让现实在经过筛选后,重组于虚拟的舞台之中,让画面产生出次生的意义!组合后的画面是具有符号性的,人物的动态本身能传达一定的信息,在与道具、配角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陌生的异样的感觉,我试图将这种情境性与符号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图像与意义之间达成默契并合二为一。

——庞茂琨自述

巧合之一 布面油画 160cmx200cm 2009

邂逅之二 布面油画 180cmx260cm 2010

蜕变之四 布面油画 160cmX200cm 2010

光耀No.6 布面油画 180cmx260cm 2012

今日之神话 手稿 水彩纸本 35.5cmx27cmx2 2010

光耀 系列手稿 纸上铅笔 20.5cmx25.5cmx6 2012

[游观系列]

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我在主题选择上有意与之前的作品拉开距离,尽可能地还原和保留日常生活中的片段性、偶然性。我更多地采用消解的手法,让超越现实的自我精神在画面中刻意隐匿,从而凸显出日常生活本身的荒诞性与异质感。此外,我还尝试了色彩的转换,以一种破坏性的主观色彩取代了客观对象色。这时,我才突然发现某一个固有因素的改变会使得原本完整的秩序关系被打破;而恰恰是这样的一种破坏,会再次营造出一个熟悉和陌生的矛盾统一体,让画面与现实再次有了间离的关系。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描绘,呈现我对现实生活的第一经验,并以一种最为真诚、直接,甚至生硬的方式传导出来,强行使之脱离我们习惯的意义解读,从而体验到时代景观的一个新维度。而与现实保持的这种刻意划分出的心理距离,能够使我们看得更加具体和真切。

——庞茂琨自述

末日遐想 布面油画 180cmx280cm 2012

过客之一 布面油画 180cm×260cm 2014

老鹰茶的滋味 布面油画 180cmx280cm 2013

沸腾的岁月 布面油画 180x280cm 2013

过客 系列手稿 纸上铅笔 2014

[镜像系列]

如果将自我观看的问题深挖下去, 至少会涉及到三个关系:自我与自我的关系;自我与他人(世界)的关系;以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传统的镜子,或者今天由技术手段构筑的、进一步拓展了成像功能的镜子的数码变体,成为这些关系中关键的、有趣的媒介。这些媒介一方面发挥了屏的功能,帮助投射出自我,实现自我镜像;另一方面,在呈现的同时,它们也产生了关于自我的幻象,转而成为认识自我的阻碍,当然,也成为自我与他人(世界)之间关系的屏障,就像幕一样。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并不企图针对关于自我观看(镜像)的问题给出确定的答案,而是希望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自己在当代语境中面对这些问题的感受。从纳西索斯到自拍,从依靠物质形态的水或镜子成像,到产生非物质形态的数码镜像,自我观看正置身于真实与虚拟日渐紧密交织的世界中,将拥有日益丰富的屏,也将面对愈发难看透的幕。

——庞茂琨自述

镜花缘之二 布面油画 160cmx120cm 2013

纳西索斯 布面油画 160cmx200cmx2 2015

子夜 布面油画 150x100cm 150x160cm 150x100cm 2015

欢颜No.2 布面油画 180x150cm 2015

巴塞尔表情 布面油画 200x160cm 2015

早安,委拉斯贵兹 布面油画 108x160cm 2015

思想者 不锈钢 160x80x90cm 2015

镜物 不锈钢 吹制玻璃 2015

幕 不锈钢 240×150×100cm 2015

[折叠系列]

艺术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重要资源,她不仅使我们掌握了艺术生成的重要元素以及艺术演进的规律与方式,更为我们提供了观念升级的台阶。经典艺术的光耀永远吸引着我们,同时又逼迫着我们无法靠近她,我们不得不重新找到自己的栖息之地,筑构自己的能源之巢,散发自己独自的光芒,因为创造是生存的全部意义所在。其实,今天的艺术都是在纵向的历史文化和横向的科学跨界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作为一种知识生产,不可能孤立于简单的视觉反映论的窠臼。我们设定的每一个图像,甚至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历史文化积淀的细胞,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相关纠缠,因此,无论你选择什么方式,包括传统的方式,也应该是以一颗浸润着当代多元文化之心去选择、去重构一个新的世界。


查找折叠的定义,指把物体的一部分翻转和另一部分贴拢在一起。在我的认识里,折叠可以让时间重叠, 可以让空间并置,因而诞生了一个让不同时空的人、事、物共存的系列《折叠的肖像》。可是在那个系列中有意犹未尽,言而未尽之感,因为,折叠还有更多可能性。折叠既可以让原有的约束被突破,也可以让原本的和谐发生冲突;折叠既是在建构,也是在解构;折叠中既有开始,也有结束;折叠既是在进入,也是在离开。


今天,科技在让根本性的变化发生,一些我们曾经深信的东西变得难以确认,新的技术甚至让我们难以确定自我的同一性。于是,人类再次被抛掷于伊甸园之中,折叠的伊甸园里,难辨机会与陷阱、祝福与诅咒、善与恶、美与丑。这一次,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成为了那颗新的诱惑之果,但不知将带着人类再次走出伊甸园,抑或重返伊甸园,还有新的可能?

——庞茂琨自述

被直播的现场 布面油画 280cmx230cm 2017

第二次触摸 160cmx200cm 布面油画 2018

折叠的伊甸园 布面油画 200cm×85cm×2 2017

被指的内心 布面油画 100cm×80cm×2 2017

停顿的气息 布面油画 140x120cm 2018

证婚人 布面油画 110×80cm 2017

暖风 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8

牛奶的滋味 布面油画 120x160cm 2018

耳语 布面油画 160x200cm 2018

郊游 布面油画 160x220cm 2018

再古典 系列 2017

不期而遇No.1~5 纸上铅笔、色粉 56.5cmx38cm 2019

| 展览开幕式 |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首先致辞。洪崎认为此次展览是一次具有视觉冲击和思想碰撞的展览,充分反映了以庞茂琨为代表的一代中国油画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连接过去、指向未来的探索与努力。庞茂琨的艺术成果是中国艺术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型,也充分说明,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创新工作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洪崎同时表示,作为金融行业改革创新的产物,民生银行从改革中生,为改革而存,不仅在二十三年的发展历程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且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回馈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把关注文化公益事业、推动文化和艺术传承创新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现场号召大家,在尽情享受艺术盛宴的同时,为文化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开幕式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向此次展览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靳尚谊表示,庞茂琨油画的古典写实能力是非常优秀的。但此次展览他的作品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这其实是社会生活变化在艺术上的反映。中国在近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庞茂琨敏锐的观察到时代变革,新的创作虽然采用古典写实的形式,但是整个语言完全不同,吸收了西方的新东西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靳尚谊认为这个展览很有意思,值得美术界同行们来参观和思考。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开幕式致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开幕式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变化太快,当代中国人普遍产生出一种时代的焦虑,即是在打开国门的全球化时代如何认识自己。庞茂琨此次展览画出了中国人的现代自我意识,生动揭示了中国人对于西方经典强势与启迪相杂糅的心态,既有迷离又有清醒,既有顺势而为又有逆势而做,在带点调侃的游戏中发出了每个人的追问。许江同时表示,今天中国写实绘画的语言走向了真正多元,走向了贴近中国哲思,庞茂琨的展览,某种程度开启了对中国写实绘画新的思考。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开幕式致辞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表示,庞茂琨的此次展览不仅仅是营造一个让我们相遇的空间,更是制造了一个超越了日常世俗概念的精神相遇和学术相遇的空间。庞茂琨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之中,在中国艺术与西方文化的交织中不断的相遇,并返回自身进行思考自我的“此在”,体现了他多年学术追求的深度。范迪安同时表示,庞茂琨在繁忙的教学和学院管理之外,依然在艺术创作领域中进行不断的开拓和创新,在文化相遇当中找到了自我和社会的关联。他向此次展览的成功举行表示由衷的祝贺。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开幕式致辞

北京民生美术馆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向参加此次展览的开幕式嘉宾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周旭君馆长表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是持续的对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敏锐思想洞察和创造活力的艺术家群体,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展示推广,作为中国当代绘画领域举足轻重的代表,庞茂琨显然是这个系列无法绕开的人物。庞茂琨多年的艺术创作,系统反映了他对西方传统油画的深入研究,也深刻展现出他着眼当下、启示未来的探索和创新。在他精湛醇正的画面背后,我们总能够感受到那独特的思想观念和观看世界的方式,而他作为艺术家和艺术教育的双重身份,也为我们认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视角和经验。周旭君馆长同时表示,此次展览增加了公众参与度和体验感,努力实现“观众视角”的美术馆追求,相信提供给公众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和享受,更是一次情感共鸣与思想碰撞。

此次展览策展人殷双喜开幕式致辞

此次展览策展人殷双喜在开幕式现场向公众介绍了此次展览的价值。殷双喜认为,油画进入中国已经有三四百年时间,中国画家进行油画学习创作已经有100多年,一代代油画家筚路蓝缕,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民族化的探索,使油画在中国落地成长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庞茂琨作为当代中国油画界的中坚力量,始终专注于古典主义油画的研究,但是他的价值指向不是简单的模仿继承,而是在传统与经典基础上的推进,让古典油画与时代及社会建立更为密切的关联。此次展览不仅是庞茂琨的成果展示,也是探索中国油画走向当代的个体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认识与思考空间。

艺术家庞茂琨开幕式致辞

艺术家庞茂琨在开幕式上表示,此次展览是其近十年来艺术生涯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一些偶然的机遇让他开始了这几个系列的创作,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视角来表达其对存在的体验和感悟。庞茂琨同时认为,人一生中是靠各种相遇叠加而成的,有人和人的相遇,有人和自然的相遇,有人和自我的相遇,有人和历史及未来的相遇,而此次展览则是他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相遇。他同时在开幕式上向各位嘉宾、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以及展览各方团队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徐沁萍主持开幕式

展览现场图

/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庞茂琨 | PangMaokun

1963年生于重庆,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1年至1988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油画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联副主席、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画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的艺术创作熔铸在当下社会现实之中,他总是以凝视的视角来描述现实本身,原本静穆的古典画风也被他赋予了一种别样于日常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这样的艺术气质不仅仅代表着个人化风格的建构与完整,更能由此衍生出油画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并被海内外多个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收藏。代表作品有《苹果熟了》《彩虹悄然当空》《一个满地金黄的夏天》“模糊”系列、“虚拟时光”系列、“巧合”系列、“光耀”系列、“游观”系列、“折叠的肖像”系列等。

/

关于展览 About the Exhibition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 (2009-2019)

The Encounter with There-Being

The Solo Exhibition of Pang Maokun‘s Artworks

·

主办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中国民生银行

Organizer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 China Minsheng Bank

协办 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

Co-Organizer Beijing Minsheng Foundtion for Arts and Culture

学术主持 范迪安

Acdemic Director Fan Di’an

总策划 周旭君

Producer Zhou Xujun

策展人 殷双喜

Curator Yin Shuangxi

策展助理 刘媛 李珂珂 曾小凤

Assistent Curator Liu Yuan Li Keke Zeng Xiaofeng

展览时间 2019.03.09-2019.04.16

Dates 2019.03.09-2019.04.16

地点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二、三展厅

Venue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 Hall 2 3

·



END

.

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maan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