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蚁行志 : 陈志光个展
展览时间:2019.5.3-2019.5.24
开幕时间:2019.5.3 16:00
展览场馆:上海宝龙美术馆6号厅
主展馆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路3055号
门票:60元
2019年5月3日,宝龙美术馆将在6号展厅呈献艺术家陈志光最新个展《魔都蚁行志》,作品涵盖绘画、摄影、互动装置、公共雕塑和室内雕塑等系列作品。
本次呈现的由大型蚂蚁雕塑组成的户外公共艺术、以蚂蚁和近年新灵感断木为元素的装置和架上作品、首尾呼应的影像作品,也将宝龙美术馆变成魔幻的戏剧现场。
“魔都蚁行志”作为2019宝龙美术馆艺术家陈志光的个展主题,用一个颇像源自晚清或者民国志怪小说的名字交代了这个展览的地点以及事件,这种描述本身就带着一种魔幻色彩。陈志光本次展览所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蚁行”世界,所谓“蚁行”又和上海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魔”这个词更像是这个展览的文眼,“魔”是今日之上海,也是陈志光以蚂蚁和树木为描述对象的作品特点,同时也将是这个展览最好的写照。
——段少锋 (节选自《魔都蚁行志》)
迁徙时代 -城市2 摄影 2008
体面地 个展现场 今日美术馆 2015
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 展览现场 2016
蚁说 个展现场 昊美术馆温州馆 2015
陈志光的蚂蚁普世主义
文/胡少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中产阶层的游戏,艺术家们身上也大都散发着一种精英气味,这种气味或是骨子里带的,或是精英圈儿待久了沾染上的。只是当你拼命的和你眼中的庸众保持距离的时候,可能会不经意间发现,镜子里自己的影子只不过是一只光鲜的蚂蚁。
在时代的大潮之中,芸芸众生,皆为蝼蚁,尤其是在中国,大国蚁民,又有谁能够真正的逃掉做一只蚂蚁的命数。
所以陈志光的蚂蚁像是一个时代寓言,在成千上万只金属蚂蚁中,我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就如他不久前个展的名字,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乌合之众”。这是陈志光的普世存在主义。这种观念在精英主义的当代艺术中无疑是一个难得的例外。
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闽籍艺术家,陈志光身上有很强的个案性。众所周知,福建是一个极具区位文化特征的地域,深受海洋文明洗礼,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此处根植甚深,如此一来这里形成了极富层次的多元文化,既有海洋文明的开放与自由,也带有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自守。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特点的福建籍艺术家,其中不乏超重量级的世界性艺术家,但他们大都出走他乡,甚至远渡重洋。陈志光无疑是个例外,他大部分时间都留守本土,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世界性的视野,其艺术影响力当然也远远超出其所处地域,赢得了全国甚至是更广泛的声名。这种以本土的文化意识,来对接世界性的普世问题,再加上极具当代性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艺术样式自是拥有非凡的价值。这也最深刻的体现出了他所处区域文化的开放与自守的特性。那么回看时下的当代艺术,越来越浮泛无力,苍白做作,原因大多是缺少文化根性,只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世界语言,一味的追求形式流行,最终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非枯即竭。而在陈志光这里,这些问题都不存在,这也许是他的幸运,同样也是他的禀赋。
说到禀赋,可能有时并不一定被视为从事某个行业的必要条件,可是你如果想在此行业中达到非凡的成就,我个人认为禀赋必不可少。那么在我看来,陈志光在艺术上的禀赋绝对异于常人。陈志光早年是油画科班出身,如若按照常理他早该按部就班地进入体制,或深耕架上,或跟随当时风起云涌的艺术大潮逐流沉浮。但意想不到的是其后来却弃笔从商,然后多年在故乡创业打拼,在中国当代艺术务虚空谈的十几年,他却解决了其后的艺术理想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为其艺术创作铺好了道路。而后他作为一个非雕塑科班出身的艺术家,却以雕塑一鸣惊人,其对创作手法、材料、形式的选择极其准确,所述观念,正中要害。这并不是策略与迎合,在我看来更多的来自于他的禀赋与个人的生存经验。
而这种生存经验赋予他的务实与坦荡的性格,也让其艺术创作少了很多当代艺术语焉不详,暧昧不清的毛病。这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很直观地感受到。比如,在其创作中无论是蚂蚁、戏台、还是荷花,这种种物像,都形象具体,且明有所指。这也必定会让一些喜欢搬弄学理,侍弄概念的批评家一时失语,不知所措。但这并不是说陈志光的作品在观念上是单薄的,而是说他的作品背后的文化来源是明晰的,而不是像有的当代艺术只有形式,内容可以随意牵扯引申,还自诩深刻。陈志光的深刻在于他背后深潜的文化根源。比如对其本土宗教、志怪、民俗的当代艺术语言转化,比如蚂蚁的社会性隐喻,都极具人文深度与价值。
金属蚂蚁已然成了陈志光艺术的标志,也使其声明远播。从汹涌的蚁群到被放大的单个蚂蚁,从不锈钢蚂蚁到铁质蚂蚁,面貌繁多。而身处大时代背景下的我们,无论是蚁群中弱小的蚂蚁,还是被放大到夸张的巨型蚂蚁,无论是不锈钢光鲜靓丽的蚂蚁,还是质地粗糙的铁质蚂蚁,都能映射出不同处境下的我们自己。总之,体面也好,乌合之众也好,我们都是以蚂蚁的方式存在着。
这是陈志光具有魔力的蚂蚁普世主义。抬眼看去,满世界的蚂蚁、蚂蚁、蚂蚁......
蚂蚁-武门神 80*60*45cm 不锈钢锻造 2011
蚂蚁-文门神 80*60*45cm 不锈钢锻造 2011
蚂蚁-金刚 120*90*151cm 不锈钢锻造 2009
是所谓,蚂蚁就是蚂蚁,藏在蚁堆中的蚂蚁。在无数同类中隐埋起性别、年龄、面目特征及或许也存在的精神世界,以俯首接受渺小的姿态构筑了庞大,使得它们的领地无处不在。它们默认属于自己的身份,觅食,巡罗,迁徙,生养,其过程不断复制,使得它们的生命力永续并无度扩张。由此而延伸出一种“蚂蚁的宗教”,也许说,这种近乎禅意的“道”才是蚂蚁们生存后面的根本意义。
团队精神是亿万年来蚂蚁稳健生存的基本,它与人类的生存方式何其相似,让人感慨其隐晦渺小的身躯里居然蕴涵着如此的坚韧,我们曾经在愚公带领子孙们与大山的对峙的背影中领略这样的坚韧,而这种接近极限的坚韧却被我们称之为“愚”。或许,正是胸怀如此的坚韧,蚂蚁在大地中的运动才生生不息如千军万马,井然有序、浩浩荡荡地驶向永恒的未来,有了这样的浩荡,终有一日到达彼岸。
——陈志光自述:蚂蚁的故事
陈志光“迁徙”系列与“树非木”系列
/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陈志光 | Chen Zhiguang
1963年生于福建厦门
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
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漳州
end
.
本周热门
更多- 01 陈文骥:边缘化是我的生存习惯
- 02 谭平 : 从空间里长出来的绘画
- 03 徐冰:艺术从来不是一个时代的光亮
- 04 尹朝阳 : 真正的困境在圆熟之后
- 05 丁立人:我画《西游记》
- 06 徐累: 普适的内观
- 07 沈勤:放逐的诗意
- 08 武艺:内观与旷达
- 09 岳敏君:持续虚无
- 10 尚扬 : 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