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令:锋芒与温度
搜索公众号「漫艺术」可快速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漫艺术》杂志2018年5月新刊
1969 年生于福建泉州,先后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锋芒与温度
文 _ 胡少杰
我们应该庆幸,走到今天,这个世界依然有趣。有趣的世界,得益于有趣的人。陈文令无疑是一个有趣的人。
作为一个艺术家,陈文令很早便找到了与这个生动的世界进行沟通的办法,他的有趣,大都因为他和这个世界的对话方式,从容谐趣,谈笑风生,脱口而出又遍藏机锋,始终在这世界面前不落下风。当然,艺术家和世界对话的方式肯定是通过艺术创作,陈文令被外界广泛认知的身份是雕塑艺术家,自 2000 年的小红人系列始,一直算是中国当代雕塑界的锋芒人物,至今已近二十年,陈文令也从青年走到了中年,同时,中国也走到了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末端。这个过程中,陈文令经历了时代命运与个人命运给他带来的双重冲击,然后被他一一化解,直至今天,陈文令依然活得有趣,而且愈发精彩。只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这化解的背后,他经历了什么。
沐浴星光 850cmX240cmX350cm 综合材料 2017
丹麦海岸国际雕塑展 奥胡斯海岸 2013
2002 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陈文令排除重重困难在厦门的海岸上做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他把本来打算送到北京敲开美术馆大门的作品《红色记忆系列》放到了厦门的珍珠湾海滩上。这是一批红色的等人高度的铜质烤漆人形雕塑,每一个都表情羞涩中带着一些滑稽,身上不着衣物,就这样唐突地立在了碧海蓝天之间。这是一次极其成功的展览,在厦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吸引了全国范围的关注,陈文令通过这次展览在艺术界初露锋芒。自此,小红人形象也成了一个阶段外界对陈文令最广泛的认知符号。
红色记忆-海平线 210cmx280cmx220cm 铜 烤漆 2002-- 2010
红色记忆--笑 270cmx150cmx202cm 铜 汽车漆 2007
港湾 205cmx215cmx660cm 铜 烤漆 2011
《红色记忆》的成功原因,可以被多重解读,而且也都具有合理性。而这种被多重解读的特性本身也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所在。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种种延展意义都具有其合理价值,而激发陈文令创作初心的个人命运际遇,最后都被掩藏在了众多宏观价值之内。这同样也是陈文令和自身命运以及外在的时代现实相互较量和对话的结果,他用一种带有些许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命运和现实的重量。
世外桃源NO3 305cmx168cmx120cm 综合材质 2015
世外桃源NO3 305cmx168cmx120cm 综合材质 2015
之后的陈文令并没有耽于小红人给其带来的声名,而是持续保持着极强的艺术创造力。这种创造力背后的动力源其实是陈文令面对时代现实的一种个人化的应对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的表达,他以一种戏谑的语言,提示出了这个荒诞世界背后的严肃问题,并且直抵要害。对“猪”和“牛”这种动物形象符码化的运用,展现出了陈文令极强的语言能力,把艺术的象征性和寓言性运用到了极致。《幸福生活》系列、《英勇奋斗》系列、《中国风景》系列等,像是陈文令和当下的时代现实开的一个严肃的玩笑,对商品时代物质化的讽喻,对主流文化的解构,背后掩藏的是一个时代巨大的精神虚无。
随着不断的创作,不断地有极其惊艳的作品问世,陈文令的艺术之路也逐渐顺遂,作品也越做越精彩,越做越自信,内在逻辑也愈发成熟,对材料的运用也愈发自由,相应的是国内外的展览邀约不断,作品拍卖价格也节节攀升。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共同体 1800cmX1000cmX500cm 综合材料 2017
万物皆牛No.1 810cmx2200cmx480cm 不锈钢 2012--2014
2014 年,命运又给陈文令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一年他被诊断出鼻咽癌。这无疑又是一场和命运的殊死搏斗。个中情形,不在此细表,最终结果是陈文令用短短两年时间再次化解了这一次致命的危机。我不在此猜度,艺术在这次抗争中给陈文令带来了何种力量,因为事关性命,艺术并不是必然承担这种功效性。但是我相信,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自知艺术在其生命中的价值与分量。而事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次大病之后的陈文令对艺术的认知所产生的巨大变化。
共同体NO.3 222cmx170cmx110cm 不锈钢 2017
随处可坐禅 192cmx120cmx82cm 综合材质 2017
传承 236cmx118cmx80cm 不锈钢 2017
长天秋月 260cmx170cmx80cm 综合材质 2017
2017 年 4 月,北京白盒子艺术馆举办的“妙谛因心——陈文令新作展”集中展示了陈文令病愈后的新作品,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作品中少了一些之前一贯的对宏观问题的关注,更多的是一些对个体的生命课题深层次的探究。这种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和解读无疑是艺术家在这次游走于生命边界的经历之后更深彻的感悟所得。而相应的艺术语言,也少了锋锐和戏谑,转而趋向于内敛和诗化。《行走的人》《沐浴星光》《别开异景》《长天秋月》等一系列近年新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陈文令。那么这无疑是陈文令和这个世界最为精彩的一次对话,在获取命运的出口之时也探知了这个世界最深远的本质。用陈文令自己的话说:是在绝处,生出花来。
行走的人 390cmx150cmx260cm 综合材质 2017
艺术终究还是最贴近人心的、最具有生命关怀的言说方式,在当下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范式越来越多地充斥着虚伪的客观、充斥着抽身观望式的廉价悲悯之时,陈文令在冲破重重命运关卡之后,给我们带来了具有生命温度的当代艺术。在此不赘言他的艺术价值,只是庆幸这一切。
诗与远方 90cmx50cmx70cm 铜着色 2017
| 陈文令版面效果 |
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maanart@163.com
或致电:010-80780866
本周热门
更多- 01 陈文骥:边缘化是我的生存习惯
- 02 谭平 : 从空间里长出来的绘画
- 03 徐冰:艺术从来不是一个时代的光亮
- 04 尹朝阳 : 真正的困境在圆熟之后
- 05 丁立人:我画《西游记》
- 06 徐累: 普适的内观
- 07 沈勤:放逐的诗意
- 08 武艺:内观与旷达
- 09 岳敏君:持续虚无
- 10 尚扬 : 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