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艺术》6/7月刊专题策划 —— “风骨”

作者:漫艺术 2017年10月13日32047 次阅读

 们把回归传统变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借用,变成了狭隘的美学的复古情调,变成了浅表的概念翻新,那么,我们正在一步步的远离传统。

这是一个使人迷失的时代,工业雾霾迷住了我们的双眼,也迷住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不知来路,不辨前路。

我们把热热闹闹的国学热当成传统,把扭扭捏捏的汉服礼当成传统,把丑态毕现的跪拜礼当成传统,把于丹讲论语、把崔如琢的伪山水当成传统。可笑之极,可悲之至。

汉文明沿袭数千年,又有汉唐,两宋等领先于世界其它族群的文明高度,自是浩瀚大气,让今人心生敬慕。只是时至今日,世界风云变幻,历经近百年社会变革,已是文脉难续,风骨不存。虽然我们自诩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从未间断的古老文明。的确,面对蒙元铁骑以及近百年的异族统治,文脉未断;面对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面对株连几万人的文字狱,文脉未断;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日本军国主义的蛮狂侵略,文脉未断。但是,时至当下,我们真的还能理直气壮的说文脉未断吗?

文脉若断,传统何来 ?

所以,传统必定首先是对文脉的承接,是元气,是风骨,而不是一味的利用,或者把玩。真正的传统是嵇康的广陵散,是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是《溪山行旅图》的浑厚雄奇,是梁疯子的癫狂不羁,是文天祥的慷慨赴死,是王夫之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辜鸿铭脑后枯白的发辫,是胡适之在委员长面前翘起的二郎腿。面对当下价值混乱的社会语境,必须找到我们真正的传统,续接我们的文脉,重塑风骨。这是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的出路。

艺术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最自由与多元的表达方式,那么作为当代艺术家,也必定有责任来担起这份传承文脉,重塑风骨的责任。当我们抛开那些时代的投机者,抛开那些政治权利的附庸者,那些天价的艺术明星,鄙俗的艺术官僚,我们依然能够有幸看到一些风骨仍存的艺术家,他们本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以及一个艺术家的敏感与才情,在不遗余力的做着努力,做着并不讨好的尝试。他们身上具有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文人风骨,坚定,独立、内省,在浮泛的当下,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与气度。他们不囿于传统,但深谙传统的实质,以个人化的多元的当代语言来阐释传统,以及用以应对当代人的困境。而艺术的价值不正是应该给所处时代以精神上的出路吗?

那么作为媒体更当引导更多的目光落到这些传承文脉,续接风骨的艺术家身上,因为他们可以使我们找回迷失的自己,使这个族群,知来路,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