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敏君:持续虚无

作者:漫艺术 2018年06月30日10595 次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漫艺术》杂志2018年5月新刊

专题艺术家岳敏君



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 ,

198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生活工作于北京,职业艺术家 。



逗号 The comma 201x250cm 布面油画 2016



岳敏君:持续虚无

采访 _ 胡少杰


漫艺术= M : 众所周知您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分量,20 世纪 90 年代便确立了个人化的艺术符号,并且被广泛的认知。那么作为一个在场者,在您看来 20 世纪90 年代和今天相比较,优势和困境分别是什么?

岳敏君= Y:说来话长。人类视觉艺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工业革命前的再现时期,然后是工业革命之后逐渐步入现代主义时期,绘画开始把形式单独拿出来作为探索的对象,第三个阶段就是经过一战,二战之后,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形式主义艺术,开始希望艺术介入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所以开始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艺术表达,一直到今天的所谓当代艺术,其实大部分还是处在后现代阶段。中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开放国门,开始大范围地接触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85新潮,其实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现代主义阶段,当然也存在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尝试,但是都不明确。到了 90 年代,经过整个 80 年代的思想解放,社会的经济、文化,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艺术上的反应就是,开始大范围地从形式主义实验,转向借用一些图像或者符号来表达一些个人的对社会现实的想法或者情绪,同时这种艺术的表达也同样反映出 90 年代的一种普遍情绪。其实全世界的艺术大概都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创作的,延续下来到了新的世纪以后,其实也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自由引导人民Freedom Leading the People 250x360cm 1995-1996 布上油画


M : 您是说到了今天,艺术所要面对的语境和 90 年代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Y:变化不大。虽然今天貌似多元化,其实本质却仅仅是物质的多元化,艺术家面对的问题其实大多还是二十几年前的问题。和物质多元化相对应的仅仅是创作手段的多元化,各种新媒体,各种声光电的视觉语言,但是大多数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其背后逻辑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且也并没有多少人触及本质问题。只能说当下的艺术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更有效、更准确的表达。现在确实也需要一些新的可能性出现,但是很少人能够捕捉到,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公元3009 AD3009 400x300cm 2008 布上油画



M : 您在 90 年代创作笑脸人的时候对应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情绪,后来的评论界提到对应都市文化或者娱乐文化初兴时期大众的集体虚无或者失智,外界的这种解读和您创作时的初衷一致吗?

Y:我觉得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可以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延伸出各种不同的解读,如果因为时代的发展,一旦失去了重新诠释的可能性,那么这个东西就没有存活下去的理由了,当然也没有机会了。艺术家创作出艺术作品,然后这个作品就和艺术家本身的关系不大了,至于初衷是什么,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够持续提供新的价值,或者是看它是否触及了本质的问题,比如人性的问题、精神的问题,而这种本质问题一般是需要持续面对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作品也就会有持续的价值与意义。




记忆-2 Memory-2 140x108cm 2000 布上油画



M : 比如像您笑脸系列的作品,背后要说的其实是人的虚无?虚无是一个人性本质的问题,也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Y:需要一直面对,除非有一天人知道了宇宙是怎么回事,人自身是怎么回事,彻底弄明白的时候可能就不再虚无了,但是谁知道呢,也许真的彻底弄明白了反而会更加虚无了。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所以我们需要持续地面对虚无。我也看到很多说自己不是虚无主义的人,但实际上他越说自己不虚无,越是现实,越是所谓的活在现世,活在当下,更加证明他是虚无的,因为这背后是一种无奈。


表皮-5 Epidermis 5 200x240cm 布面丙烯 2013



表皮-7 Epidermis 7 140X170cm 布面丙烯 2013


M : 那您作品中的这种解嘲式的形象其实本身是一种自我的解嘲?而不是针对当时的时代语境?

Y:当时针对的是自身的困境,但是每一个独立个体的感受,必然和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它不可能脱离开所处时代,而所谓的时代的精神肯定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精神共同组成的。


破碎的梦花园8The Broken Dream Garden8 200x248cm 2015 布面油画



破碎的梦花园11The Broken Dream Garden11 200x200cm 异形框 2015 布面油画




破碎的梦花园12The Broken Dream Garden12 200x200cm 异形框 2016 布面油画


M : 但是从您之后的各个系列的作品综合来看,这种消解、解构式的创作方法一直被沿用。几个不同的系列,都可以被解读成对都市文化、流行文化、主流文化等的解构。而这其中有意思的是,像笑脸人这种您个人建立起来的语言符号反而成了流行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Y: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其实我的作品背后的脉络性并不是太清楚,很多都是在一些不太确定的状态下产生的,所以很难用单一的角度来定义我的这些作品。包括我对流行文化,对商业化的态度,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态度,而这些作品也是一个综合情况下的结果,并非是简单的 1 + 1=2 的问题。


天气发生变化The weather is changing 100x90cm 布面油画 2016



弥天Mysterious Sky 200x250cm 布面油画 2016


M : 如您所说,您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但是您作品中这种强烈的符号化是否会和您提到的复杂性相矛盾?您尝试过去符号化吗?

Y: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其实是个人的一个心理问题。我自己反观自己,其实也看不太清楚,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自我矛盾的状态,很多想法其实是在自我否定。直到有一天我跟一个心理学家聊天的时候,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你是画家,那在你自己的画里你在什么位置?我一下突然就明白了。我不能一直把自己放在画里,我要从画里走出来,然后再看自己的画的时候就是一种审视他人的视角,这样就不会再自我矛盾。这样就一下子打开了。后来又画了像《表皮》,像《场景》系列、《迷宫》系列,我已经不在画面里了,从画里跳出来,变成了一种上帝视角。


笑的伟大,死的光荣A great laugh,A glorious death 200x240cm 2012(2016修改后 最终版) 布上油画


M : 所以您后来的很多作品,虽然也有延用笑脸的符号,但是更多时候变成了您的一个创作的元素。这样的话,在完成语言一定的延续性的同时也跳出了自身经验的束缚。

Y:是,但这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尝试,逐渐才变得清晰。这个过程肯定有纠结也有反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对问题的认知会越来越清楚。


M : 您提到年龄的问题,那么年龄的增长、人生经验和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对您的艺术创造力是否带了一些影响?因为您提到您的艺术本身可能更依赖于一些随机性的不确定的想法。

Y:当然有影响,最直接的还是反应在体力和精力上。年轻的时候可能一天会冒出无数个想法,然后就会毫无顾虑地去做、去实践,现在就不行了,现在需要去选择、去取舍,因为你越来越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但是因为选择性变窄了,反而会变得越来越纯粹了,比如像我现在画笑脸一样,其实越来越单纯了,画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屏蔽掉了很多的东西。


孙悟空The Monkey King 200x250cm 布面油画 2017


M : 这种对语言的不断纯化,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终点?笑脸的符号最终是否也会消失?

Y:应该不会消失,这并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套路,也不是计划性的某种演变,最后会怎么样,我也很难预言,只能一步步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去做。


M : 我看到您最近画了一些蛮抽象的作品,这个太意外了。

Y:最近脑子里一直有这样一些想法,一直装着,然后就想把它画出来。这些抽象的线其实在《迷宫》,或者《表皮》这些作品里都能找到,只是我把它们单独地提取出来,把形象、符号,都删除了,最后形成了一种抽象的效果。


工作室创作场景


M : 那么它其实只是一个抽象的结果,本身并不是在一个抽象画的系统里面?

Y:但是它还是有抽象画基本的节奏,符合抽象画在视觉形式上的要求。只是我并没有完全按照抽象画的套路来画它,否则就会掉到一个新的陷阱里。


工作室场景


M : 因为您笑脸系列的作品具有太强的符号性,这也给您带来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这似乎并没有给您的创作上带来太大局限,像这批抽象面貌的作品,包括之前的几个系列,在面貌上其实反差很大,您担心过这些作品如果弱化或者消解了您极高的辨识度,从而影响到您所谓的成功吗?

Y:只能说曾经有过担心,但是当你想到人这一生本身就是虚无的,包括最终的结局,谁也不能预料,那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所以说虚无主义有时候也可以给人带来力量和安慰,它让你可以变得相对纯粹一些。但是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动物,这个社会则更加复杂,很多事情确实很难说清楚。

工作室场景




岳敏君版面效果



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maanart@163.com

或致电:010-80780866